Insights
Trending
Recommendations
Sign In
Sign In To PodRocket
Continue with Google
Continue with Google
Continue with Spotify
Continue with Spotify
My Sentiment & Notes
EP158 读传记: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别人的人生?
Podcast:
Talk三联
Published On:
Sat Aug 10 2024
Description:
主播 | 孙若茜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主任记者,“行读图书奖”项目统筹嘉宾 | 乔纳森,书评人,译者,“行读图书奖”评委嘉宾 | 薛巍,笔名“贝小戎”,《三联生活周刊》资深主笔,“行读图书奖”项目统筹从小学开始,“名人传记”就一直存在于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。除了在写作文时可以作为丰富文章的素材,这些人的故事,似乎总是和我们的生活有些距离。但也总有一些时刻我们会意识到:原来在相似的年龄、面对类似的问题,这些“伟大”“成功”的人们,也会有同样的困惑。那些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心路历程,也会让我们有所触动。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漫长的生命历程?对于普通读者来说,有哪些具体的标准,可以帮助我们衡量传记作品的“好坏”?口述、自传、年谱、回忆录等不同形式的文本,与传记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和差异?而站在传记写作者的角度,他们又是如何处理与传主的关系?本期Talk三联,我们邀请了资深书评人乔纳森和贝小戎,听听他们关于传记的认知与思考。在乔纳森看来,当人们对于世界抱有浓厚的好奇,对生活的每个单元、对于具体的人感兴趣,那么阅读传记是满足这种兴趣的一种方式。在这个夏天,不如挑一本传记来读,发现世界的多元面相。【时间轴】02:45 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?08:52 判断一部传记“好坏”,有怎样的标准?17:09 “口述”的特殊性何在?21:09 为什么给张爱玲写传记,是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?24:44 传记作者该如何把握传主的灵魂?27:50 中国的年谱书写传统33:57 发现一个人生命中的“关键时刻”41:43 “自传”与“他传”44:36 “传记只有佳作,没有神作”55:03 传记作者与传主,如何“相爱相杀”?56:21 读创作者的传记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作品吗?61:26 有没有谁的传记,不可能被写出来?《贝小戎·阅读与写作训练营》(第十六期)正在火热开营中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,第一时间获取新一期开营资讯~《西书东藏: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》,刘铮/著,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————|编辑/一丁剪辑/译丹配乐/羽鳥風画 - 思い出の星空小瀬村晶 - Hidden Waltz
How Do I Feel About This?
I'm Indifferent...
Confirmation
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delete this note?
The note was deleted
The note was saved
Inquiry
You must provide a message.
Oops, something went wrong, sorry for the inconvience, we will investigate and fix shortly.
Your message was sent